【静息电位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是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它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中,是细胞进行电信号传导的基础。静息电位的形成与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及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密切相关。
一、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内侧相对于外侧的负电位。其数值通常在-70 mV左右(具体数值因细胞类型而异)。静息电位的维持依赖于钠钾泵的主动运输作用以及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通透。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而对Na⁺的通透性较低。K⁺通过通道蛋白不断外流,导致细胞内部带负电,外部带正电,从而形成稳定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是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前提条件。
二、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静息电位 |
定义 | 细胞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之间的电位差 |
数值范围 | 一般为-70 mV 左右(不同细胞略有差异) |
主要离子 | K⁺、Na⁺、Cl⁻ |
膜通透性 | 对K⁺通透性高,对Na⁺通透性低 |
形成机制 | 钠钾泵主动运输 + 离子通道选择性通透 |
功能 | 为动作电位的产生提供基础,维持细胞电生理活动 |
存在部位 | 神经元、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
三、补充说明
静息电位的稳定性对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如果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或钠钾泵功能受损,可能导致静息电位异常,进而影响细胞的兴奋性和信号传递能力。例如,在神经元中,静息电位的改变可能引发动作电位的异常发放,导致神经信号传导障碍。
总之,静息电位是细胞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解其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掌握细胞电生理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