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hing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是一种由于体内皮质醇水平长期过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垂体性、肾上腺性或异位性ACTH分泌等。其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高血压、糖尿病倾向以及骨质疏松等症状。本文将对Cushing综合征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进行总结。
一、Cushing综合征概述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Cushing综合征 |
英文名称 | Cushing Syndrome |
定义 | 因皮质醇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
常见症状 | 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高血压、糖尿病倾向、骨质疏松等 |
病因分类 | 垂体性、肾上腺性、异位性ACTH分泌等 |
二、病因分类
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多样,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病因类型 | 特点 | 常见原因 |
垂体性(Cushing病) | 最常见类型,由垂体ACTH瘤引起 | 垂体微腺瘤、大腺瘤 |
肾上腺性 | 由肾上腺肿瘤或增生引起 | 肾上腺皮质腺瘤、癌、结节性增生 |
异位性 | 非垂体、非肾上腺组织分泌ACTH | 小细胞肺癌、胰岛细胞瘤、胸腺瘤等 |
三、临床表现
Cushin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多个系统,常见的有:
系统 | 表现 |
代谢系统 | 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 |
皮肤 | 紫纹、皮肤变薄、易瘀伤 |
骨骼系统 | 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增加 |
心血管系统 | 高血压、动脉硬化 |
精神神经系统 | 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 |
免疫系统 | 易感染、伤口愈合缓慢 |
四、诊断方法
Cushing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常用方法如下:
检查项目 | 目的 |
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 判断皮质醇是否升高 |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 区分Cushing综合征与单纯性肥胖 |
血浆ACTH水平测定 | 判断病因类型(垂体性、异位性或肾上腺性) |
影像学检查(CT/MRI) | 观察垂体、肾上腺或异位肿瘤 |
五、治疗原则
Cushing综合征的治疗应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方案:
病因类型 | 治疗方式 |
垂体性 | 手术切除垂体瘤,必要时放疗或药物治疗 |
肾上腺性 | 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或增生组织 |
异位性 | 手术切除原发肿瘤,辅以药物控制皮质醇分泌 |
六、预后与随访
Cushing综合征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的皮质醇水平。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并发症,因此需长期随访,监测激素水平及相关指标。
总结:
Cushing综合征是一种由皮质醇过量分泌引起的复杂疾病,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广泛。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